首页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研究院师生为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发布时间: 2023年07月19日 09:31

近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更好服务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和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实践,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研究院与巴中市通江县共同举行了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座谈会,交流了通江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成效、典型经验、实践难题与工作对策。通江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见铭主持座谈会。

座谈会先听取了通江县农业农村局、文广旅局、三溪镇、泥溪镇、兴隆镇等部门和地方的工作分享。

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了通江银耳(食用菌)产业发展的“1234”发展思路。即坚持一个发展目标,坚定以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区为目标,全力打造通江银耳百亿级产业集群;明确两条战略路径,坚持“段木银耳强品牌,木屑银耳深加工”发展战略;聚焦三大主攻方向,研发推广银耳食品类新产品,银耳类药品和保健品,银耳面膜等化妆品;狠抓规划引领、科技支撑、企业带动、政策扶持等四大工作重点。

县文广旅局负责人从红色资源保护、红色资源利用、红色资源转化、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等四个方面介绍通江县红色旅游发展实践,分享了通江紧扣“一县三地、红色通江”发展定位,持续盘活红色资源,延长红色旅游产业链条,打造全国红色旅游精品景区,争创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具体做法。

三溪镇介绍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实践探索。一是精挑细选,着力破解“莫得能人来抓”的难题,通过“大刀阔斧”选能人、“多措并举”引能人、“示范引领”育能人;二是精打细算,着力破解“莫得资金撬动”的难题,通过千方百计盘活资产资源、争取资金项目,精打细算用好用活;三是联农带农,着力破解“没得带动效应”的问题,实现农户收入不断增加、信访矛盾不断变少、基层治理不断变顺。

泥溪镇介绍了梨园坝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特色。一是聚焦党的建设,打好“红色为民”牌,筑牢党建红色堡垒,选优配强“领头雁”,整合资源,盘活阵地,强化社会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扶持体系,着力红色示范引领,全面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助农活动;二是聚焦生态宜居,打好“绿色惠民”牌,坚持“村、景”相融保护传承,“创、推”并重开发展新篇,“和、美”相映提升形象;三是聚焦产业振兴,打好“金色富民”牌,突出党建引领作用,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深入开展消费帮扶,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

兴隆镇分享了“三区同建谋发展,茶旅融合促振兴”的实践经验。一是高点起步,“三区同建”扬帆启航,在全镇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建园区,坚持向园区延伸、向景区拓展、向社区覆盖;二是茶旅融合,“三区共建”抱团发展,农户可通过土地流转、茶园管护、销售鲜叶、茶叶采摘、茶叶制作、景区服务6种渠道实现增收;三是机制创新,“三区共治”蹄疾步稳,探索建立“党建引领把方向、龙头企业抓带动、经营主体强支撑、群众参与添活力”的“四方联动”建设机制和“财政投入引导、工商资本注入、金融资金撬动、群众主动投入”的“四个源头”保障机制。

聆听了地方典型案例分享后,研究院院长毛中根教授、党委书记杨奇才教授与乡村振兴博士服务团成员、研究院教师伍骏骞博士、叶胥博士、蒋玉博士以及博士生刘涛等,结合自己的学术研究以及通江乡村振兴实践,分享了自己的研究心得,提出了理论思考与对策建议。

伍骏骞博士在分析了浙江“千万工程”典型案例及经验启示的基础上,建议通江做好“山”的文章,抓好通江“璧山”和“空山”两座名山,写好通江的两山论。一是把握区位特色,打造都市中的制高点,形成都市中的观景台;二是提升生态涵养,优化城市形象“理山”,发挥重要的生态涵养作用;三是改善生活状态,营造依山傍水的康养生活;四是加强文化传承,建设红色文化高地。他还建议通江抓好“一红一白”两大产业,即银耳产业、银发产业、银领回雁与红色旅游、红色培训、红色研学。

叶胥博士基于流量的视角,就“消费帮扶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进行了发言。他提出,消费帮扶实际上为乡村振兴打开了“流量”开关,在流量与数字经济时代,乡村振兴要用好消费帮扶带来的流量,做好“流量”文章。他认为,帮扶产品需要故事化、话题化、观感化和小样化,才能有效在帮扶助力下、在流量时代走得更远。他还就如何故事化、话题化、观感化和小样化进行了举例,并结合通江现实提出了建议。

蒋玉博士基于STP(Segmenting Targeting Positioning)战略理论,结合自己的前期研究与在通江的初步调研,以茶叶为例,具就通江农产品的市场定位问题作了交流。蒋玉提出,就茶叶而言首先需要考虑目标市场,是根植于本土市场还是大市场;本土需求可以简化为集体(政府与企业)采购需求及散客消费者需求;在考虑集体采购需求时,性价比是重点,同时丰富产品组合,保留用户选择权。蒋玉建议加强按需定制包装设计,加强产品质量控制,注重打造本土产品特色与独特竞争优势。

博士生刘涛分析了乡村振兴内源式发展“红三角”模式,建议革命老区以红色资源赋能产业发展,启动乡村振兴经济引擎,强化资源内生;以红色基因培育乡村人才,启动乡村振兴智力引擎,提升价值认同;以红色文化涵养乡风文明,启动乡村振兴精神引擎,增强村庄动员。

毛中根教授提出,通江县农业特色鲜明、发展势头良好、值得学习研究,但第二三产业存在短板,建议用好红色资源、绿色资源,做好“红色”和“绿色”融合发展,弥补二产三产短板,加强一二三产融合联动,更好推动县域经济整体高质量发展。

杨奇才教授对通江乡村振兴良好的工作态势给予高度评价,建议充分利用县内外、区内外智力资源,努力把乡村产业做得更强、品牌做得更响;充分利用汉巴南高速铁路给通江带来的巨大历史机遇,超前性、系统性谋划高铁时代通江县域经济发展方案,做到蓄势待跑、强势起跑、乘势快跑。

张见铭感谢西南财经大学专家就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发展如何跑出“加速度”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各地、各部门多吸收、多转化,借智借力、齐心协力,努力把通江的乡村振兴事业发展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