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农业强省强在哪里?
农业强省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其基本内涵是指在特定的时期内,相对于其他省区,其农业农村发展具有相对比较优势。从国际国内发展经验来看,农业农村的比较优势沿着比较资源优势、比较产业优势,和比较竞争优势三个层面阶梯式上升。最终的强是体现在农业农村发展的国际比较竞争优势上。从当前国际国内情况看,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农业产业价值链和分工体系中占据核心和中心位置。当前国际农业发展情况看,存在国家农业中心——外围结构,美国在全球农业分工尤其是植物分子学、外源基因等生物技术领域处于最高层次,德国、澳大利亚处于第二圈层提供部分核心技术和资金,日本、以色列、荷兰、法国处于第三圈层,其他国家处于第四圈层,重点提供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在分工体系占据产业价值链更高的位置,占据微笑曲线两端的产业高端,意味着能够分享更多的价值,对产业链的控制力更强。这方面可以从产业链分工度,研发、营销度,创新要素导入度几个纬度设置指标体系;二是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生产经营服务主体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资金、土地、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归根结底需要在一个特定的组织载体框架内进行生产要素的微观配置,我们常讲的创新,首先需要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家(或者生产经营主体管理者)和企业。也就是说组织创新和人力资本创新是一个农业强省必须具备的条件,要有一批能够将生物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型技术运用到农业研发、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的农业企业、农业职业经理人和职业农民。这方面可以从国内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度的比较方面设置纬度。三是农产品的国际国内竞争力强。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我国在劳动力资源密集的产品领域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但随着资源比较优势向产业比较优势以及比较竞争优势的转移。农产品竞争力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产品结构的前瞻性上,让供给结构和消费结构动态提升的匹配上,体现在基于品牌影响力的地域和文化附加值上,体现在国际农产品规则的适应性上。强必须强在基于文化底蕴的品质、品牌。这方面指标的纬度比较多,建议从波特模型出发,结合农产品国际化构建指标体系。四是具有区域发展的特色。作为一省,农业再强,也不可能涵盖强势农业的方方面面,必须突出本省的特色路径,在短期内在某一个领域或几个领域打造出亮点和特色。这方面建议将产业融合发展,粮食产业,生态农业,都市现代农业为特色构建指标体系。
二、 四川建设农业强省的困难有哪些?
根据上述农业强省四个方面的内涵和目标,我们认为,四川省作为农业大省,还处于资源比较优势向产业比较优势转移的阶段,同时,在一些领域具有一定的发展特色优势,但还没有全面进入到产业比较优势向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阶段。因此,只有抢抓机遇,实现弯道超车的跨越式发展。
我们认为,困难和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四川区域资源禀赋差异大,五大经济区间发展水平差异大,难以拿出统一的政策措施;二是集体经济发展相对不足,没有集体经济作为支撑,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财政资本、金融资本和工商资本也难以实现本地社区化,会出现多方面问题。三是大型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特别是在研发和流通、营销等产业高端领域在全国具有较大竞争力和影响力的较少。四是农产品特色品牌构建不足,特别是基于四川本地文化底蕴的农产品品牌影响力较小。五是投入农业农村的财政资本和金融资本、工商资本的耦合度不高。六是农业要素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改革尚待进一步深化。
此外,现在还必须面临一个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认识的理论问题,我们要规避几个误区:一是在对供给侧结构改革认识不清晰深入的情况下用工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思路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二是以政府工作部署理解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导致新瓶装旧酒。三是忽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无论是调结构还是促融合,还是提档次,根源还是在在体制机制创新做支撑;四是忽视市场作用,过分强化政策体系的引领调控作用。
三、 政策体系的重点在哪里?
一是以三区三园一体为政策契机加快建设一批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围绕产业融合、农业生态循环、智慧农业、农业电商、乡村文化旅游等政策要素建设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创业的示范带项目和园区项目。在新村聚居点谋划布局以农业新产业新业态为主导的,集体经济为支撑的综合体项目。
二是在五大经济区设置区域性的农业农村创新中心,围绕农业科技创新,运用和推广,农业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探索明确目标任务,赋予一定的典型探索和示范权限,大胆探索,形成经验。
三是加快推进涉农产权和要素市场改革。供给侧改革的主战场是要素市场改革。要过深化涉农产权和要素市场改革,引导土地、资金、科技、劳动力、知识产权等优化配置,导新型职业农民和涉农企业家阶层成长壮大,为增强农业的创新驱动能力提供强劲支撑。
四是加快四川农业对外开放体系建设。利用“一带一路”和四川自贸区区建设的政策契机,加快四川构建四川开放型农业体系建设,政策着力点可以通过设置企业开放培育项目,品牌及标准化培育项目,物流政策培育项目,国际市场服务项目加以政策扶持。